
最近一位家長來問課,說孩子學了兩年但是不太會看譜,不願練琴,每次都要媽媽陪練才練,媽媽陪得很累… 該如何解決?
其實,這些問題源自同一個問題:「不會看譜」!
當沒有循序漸進的將「讀譜能力」建立起來,孩子就不會正確看譜,不知道該如何看著彈,當然打開譜就抗拒,不願意練琴啊!
所以積極的媽媽只好坐在旁邊陪,告訴他「這是什麼音、接下來按什麼鍵…」終於辛苦的練完了,明天還要重演一次!
然後媽咪越陪越氣「都學多久了還不會!?每天都要重複同樣錯誤!」孩子被陪得很煩「每天都要罵人,彈琴真討厭!」孩子沒學會、還被罵,當然沒興趣,媽咪也好痛苦!🤣
問題就源自「初學琴時沒有建立視譜能力」,只急著「彈出音」,不會正確視譜,結果越難越不願意讀譜,學習就卡住了!
解法☑️
從孩子可以認譜的程度開始學習起,練習「眼—》腦—〉心—》手」的順序:眼睛看譜,頭腦理解樂譜的指示,內心感受要發出的聲音(音色與音質),最後才把手按下琴鍵。
Ex:
如果已經在彈奏鳴曲,但看譜不確實,一直拼湊樂譜與琴鍵記憶,可以回到「巴哈初步」,眼睛先讀譜手同步彈奏。但要選擇「自己沒彈過的」,否則很容易靠之前的聽力記憶彈,又沒建立到看譜。
千萬不可❌
1)學琴時,琴鍵找位子記音,把記住的位子彈出來。(包括請老師示範,然後不看譜)
2)練琴時,媽咪或陪練老師一直告訴孩子接下來是什麼音,孩子不用自己讀
3)雖然譜有打開,但是瞄個大概(或根本沒在看),靠記憶練習。
以上練法,是無法建立讀譜能力的。
當讀譜能力沒有跟著彈奏同步進步,或遠遠落後,學習一定卡住。儘管好像彈到很難的曲子,但因為讀譜不確實,根本無法好好修細節、改錯音與拍子,彈奏是充滿漏洞的!
此外,因為看不太懂譜,對於練琴都要別人示範提點,會很抗拒。(也許會喜歡自己隨意彈,但只要到了「打開譜的好好練習」,就抗拒。)
因為學習無法正確累積,更難建立興趣。
我們要☑️
幫助孩子練琴能自理:建立正確讀譜、自己能好好看譜、理解老師教的,能自己正確練習。
只要自己有能力自理,就不太會那麼抗拒練習(當然還有可能有其他問題,待別的篇章再探討)
家長是「陪伴」不是「陪練」。讓孩子學會自己練琴,家長給予鼓勵與適當的約束。
我們讓孩子學琴,因為音樂如此美好,想給孩子一個「陪伴心靈一輩子的興趣」。
當孩子練琴能自理,才有可能彈得自在開心,然後越彈越好、建立興趣… 因此音樂才可能陪伴!
享受彈琴,讓孩子從學習讀譜能力與正確練琴開始吧!
veronica音樂教養
更多相關文章,請閱讀Veronica新書 #成為孩子的頭號粉絲:點此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