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藝術家,終其一生都在追求一種完美的境界:
然而,完美到底是什麼?
前陣子一部令人震撼的電影[黑天鵝],
女主角Nina這位Ballerina為追求那心目中的完美~黑天鵝 的詮釋,
一次次挑戰自己,
當她終於感受到‘完美’時,
卻是在舞台上, 生命即將結束之際…
然而,在電影之外,
現實生活中的藝術家對於’完美’的堅持,
也常令人驚悚,讓人邊搖頭邊讚嘆!
捷克作曲家Janacek(楊納傑克)的鋼琴奏鳴曲,是其中很深刻的例子:
這是楊納傑克為了哀悼一個年輕生命所寫的。一位年少失學的木工工人Pavlik,參與Brno城的大學經費勢威,在申請大學入學許可的途中遇上了暴亂而死亡,楊納傑克為此社會案件深感痛心,為此他完成了這一首奏鳴曲。名為:1905年十月一日(此社會事件的日子)。
此曲原是三個樂章的作品, 但在1906年的首演後,楊納傑克非常不滿意他所寫的第三樂章,就把它銷毀了!
剩下的兩個樂章分別是:(I)Presentiment/預感; (II)Death/死亡
但是之後不久, Janacek在另一場私人音樂會中又聽人演出此曲(只有兩個樂章), 在他嚴厲的自我批判下, 決定把這剩餘兩個樂章的譜也銷毀:將它扔到Vltava河裡去了!
此曲從寫完後一直都沒能真的問世出版, 直到Janacek七十歲的生日慶祝會上, 曾演出此曲的鋼琴家: Ludmila Tuckova鼓起勇氣的(用它自己之前留下的版本)為Janacek再次演出這首奏鳴曲。那時,Janacek終於決定可以出版這譜,也讓世界能存有這樣悲痛深刻的樂曲…
與大家分享這是我在羅馬鋼琴獨奏會上演出的Janacek奏鳴曲。
第一樂章《預感》裡開始蘊釀悲慟的情緒,運用不停反覆的旋律,緩緩將情緒營造到最高潮…第二樂章的《死亡》,以捷克當地民謠融成一曲深刻的悲歌
我平時是個樂觀開心的人,但面對藝術時,那種龜毛性格就自然的跑出來了…. 在英國,從來沒有‘一百分’這種東西,因為那完美的境界是人所追尋不到的!
但近年來我學會了以微笑看待所有的不完美:因為我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