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很多家長來問課,想轉換方式學琴,因為陪練到心累… 我很驚訝這件事真的困擾非常多的人…
於是,再次分享這篇文章、這個觀念!
讓練琴自由吧!
先說明「陪伴與陪練」
孩子需要的是「陪伴」(心裡的),不是「陪練」(實質坐在旁邊盯或教他是否正確)。
陪伴是,讓孩子感到,學琴是一件家人都在乎的事,他不是孤單的,家人都是支持他的。陪練是,孩子覺得「這件事是媽媽會幫忙的,他會跟我說要做什麼,我就照做」,因而無法從練習中,建立獨立學習的能力。而且更糟的是,家長還「教」(同時又說「我不是學音樂的其實我也不懂。」所以幫老師翻譯的部份,不一定翻譯對。
「分享我的陪伴」
悠悠從小就很喜歡音樂,但我從一開始就沒想教她彈鋼琴。我為她找一位好老師,然後就信任老師也信任孩子的,看著她慢慢的進步。
我很清楚,我沒有要當她老師。我是她的媽咪、好朋友、好姐妹。但我不想當她老師!更不可能當她的「陪練褓母」
這樣,我輕鬆她也輕鬆。因為音樂是她自己要學的。她要為自己負責。
/
事實上,悠悠的鋼琴老師在她小時候,也時常要求我陪她練習。
我還真是「偷懶」的,都要她自己來。她練錯了,下周老師指正她,她要能學起來,自己改錯誤。若還是錯了,就多給她一個星期。當她能真的自己改正,那就真的學起來了。也許拖比較久,但是自己學起來的,才能長久!
/
因為我也這樣告訴我的家長:「你們不需要給自己這麼多壓力!是孩子在學,請相信他的能力,他也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任!」我要學生自己進來、自己讀我寫的筆記、自己知道要練習什麼,練錯了下次我再幫他改。家長只要時間到了告訴孩子去練琴就夠了,不用當他的「練琴褓母」。因為琴是孩子自己要學的(如果是家長要他學的就請三思吧),他要自己能學會。家長可以陪伴、欣賞,不用「陪練」。因為父母的「陪練」時常變成一種「依賴」與「干涉」:老是陪練,當課堂彈不好時,孩子就變成「媽寶」的指著媽媽說「都是她教錯」!或是當孩子正在音樂世界享受時,家長又告訴孩子「該怎麼怎麼做」,他與音樂的交流都被打斷了,成了一種干涉。這種干涉也包括在不適當的時間就找個比賽給孩子比,真的非常干涉孩子的學習發展!
但是其實不陪悠悠練琴,我隨時聽到她彈錯,也真的沒有比較輕鬆啊!這種彈錯不只是音錯、拍子錯、指法錯(對!我都聽得出來!)還有微乎其微細微的音色控制,哪個音太壓哪個音又太虛,我通通聽得很清楚。我要學習在琴房外面聽她練琴,欣賞她的進步,隨時鼓勵她的努力。而不要被這堆還沒有修好的問題而情緒高漲…. 真的是一個不容易的修煉啊😅😅
/
其實我大可抓著她的手,每一小節的帶她學習,以正確的手勢施力創造每個好聽的聲音(我最強調的全臂運動,放鬆彈琴…)然後讓她可以很小就彈很難的曲子,到處比賽…
/
但我為何要這樣做呢!?這有什麼意義?!
/
把琴彈正確,這些艱難的技巧、好聽的音色等等,都不是學琴路上最重要的。我們能夠教給孩子最棒的是,她要真心愛音樂,這樣才有可能陶冶。並且能「為自己所愛而付出努力、時常充滿熱忱、積極自愛的態度」。人生很長,這些所謂重要的鋼琴技巧,現在不開竅,但若是能藉著學琴,培養了積極的態度,自己願意學習改進,一定會在屬於她的時間學會。
我們學琴,到底學什麼!?「更豐富的心靈」,才是學音樂最有價值的部分!讓孩子學琴,應該是讓一個家更溫暖、更多內心交流的原因。還有學習到自己付出努力後,一次次看到更好的自己。絕對不能讓「練琴」、「陪練」… 成為一場惡夢!當爸媽把彈奏結果放在孩子感受之前,他當然感覺不好啊!結果沒有人開心,根本也沒有陶冶,也越發不喜歡音樂、還破壞親子關係!
但在此我想釐清,我不是說,小孩學琴就不管他,讓他自己學。我的意思是,請讓這件事「自由」。家長不要控制小孩的學習,小孩也要付出該有的努力。並且建立音樂的「交流」!這樣一定會很健康的進步著。所以我的建議是:
不用當練琴褓母,但確實要讓孩子養成每天練琴的習慣。時間到了就是要去練琴。對自己要做的事負責的習慣。(非常重要)這個練琴習慣,的確需要家長幫忙,一起堅持建立起來。
孩子上課可以陪(也可以不用陪)但不要干涉。請相信老師也相信你的孩子。
孩子下課與她聊聊,今天學到什麼,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嗎!?自己該怎麼做!?跟他交流,聽他的想法。(並隨時提醒他,自己負責任的學習態度。)
陪孩子一起聽音樂!帶他去音樂會,或以各種方式聽音樂,跟他聊音樂!
正確練琴。以有效率的方式練習,不要無腦機械式的只有手指運動。(請看這篇)
比賽、檢定都是「正確的學習與練琴」後的自然結果。千萬不要把這些當作目標來追逐。
她有沒有彈得很好真的不是最重要的。
因為,「我愛音樂,但我更愛妳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