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 關於彈琴的「陪伴」&「陪練》

 
好開心收到好多回饋,真是感動啊


今天教師節,收到我的學生社群傳來好多祝福與感謝,真是感動啊!

我真愛這群寶貝學生們,看他們越來越喜歡音樂,也越來越進步、在台上綻放,真是最開心的事啊!


家長傳來孩子五歲第一堂課,感謝他們這麼珍惜


小孩天性就是愛玩的!(如果天性不愛玩只愛練琴,可能不太尋常喔😂)!

所以如果是家長請她去練都有練,已經非常卓越囉!請不要幻想,孩子不會自然長出來要練琴的習慣。所以家長要幫忙建立。但建立練琴習慣,不是陪練。(家長的角色是陪伴,不是陪練(千萬不要教)。)

「陪伴與陪練」

孩子需要的是「陪伴」(心裡的),不是「陪練」(實質坐在旁邊盯或教他是否正確)。

陪伴是,讓孩子感到,學琴是一件家人都在乎的事,他不是孤單的,家人都是支持他的。陪練是,孩子覺得「這件事是媽媽會幫忙的,他會跟我說要做什麼,我就照做」,因而無法從練習中,建立獨立學習的能力。而且更糟的是,家長還「教」(同時又說「我不是學音樂的其實我也不懂。」所以幫老師翻譯的部份,不一定翻譯對。

家長真的不用那麼累。只要給孩子「心裡的陪伴」(「孩子,你學琴充滿支持喔」),而不是「實體陪練指導」。家長不用教、不用翻譯,要讓孩子自己學習吸收老師教的東西。

於是很多人問:

「孩子練錯怎麼辦?」

沒關係,下週上課,老師會幫他改。

「這樣會比較浪費時間」

不會!如果只是媽媽一直提醒而彈對,不一定代表真理解。如果因為錯了,老師知道他還不會,教他讓他聽懂了,下次不再錯了,才是學成自己的。

「可是不陪他,他都在琴房不知道做什麼」

如果很久沒有聽到練琴聲,可以適時去關心一下。小小孩常常會摸東摸西,也沒關係,那是他所需的時間。但要一次次讓孩子知道,練琴的時間就該練琴,可以休息一下但是不能太久。但不要讓孩子養成練琴是媽媽的事。

陪伴他,讓孩子覺得我是有人關心的,但同時,學習是不被干擾的。不用陪練但也可以坐在旁邊欣賞,或是適時提醒,如「老師說要先想什麼部份呢?」只要是可以引導他思考學到的東西就是好的,而不是坐在旁邊給正確答案(有時候也不一定正確😂

不用陪練,但家長一定要做的,是幫助孩子建立練琴習慣,就是讓他意識:「我要學琴,就要練習」,幫助他把這件事,放入每日行程中。

我會讓孩子在聯絡簿寫下每天的練習時間。當每日每日都確實紀錄練琴時間,假以時日,真會成為一種習慣。若隔幾天都沒彈反而覺得怪,真的有一天,會看到孩子就主動去練琴了。

認真的孩子紀錄練琴時間,格子不夠了還會自己寫在下面,因為已經養成習慣了

孩子天性都是愛玩的(這很好啊!)所以家長不用對「自動自發」要求太高,只要跟孩子說該練琴時都會去做,就代表他是喜歡的,是有興趣的!

而「紀錄練琴時間」真的有幫助,親自紀錄也代表他們在乎。而且有確實紀錄的孩子也真的都表現得很好!


好的練琴習慣,再加上正確的引導,只要時間累積,一定可以有好的表現的(比賽、表演或檢定的優異成績)。當孩子在舞台上遇見更好的自己,會更加引發興趣。喜歡,就會自願付出,而形成正向循環。


好的練琴習慣,再加上正確的引導,只要時間累積,一定可以有好的表現的

皇家檢定考,大家特優的成績(130-143)

其實悠悠是個每天自動自發練琴的孩子,她會自己安排時間,因為有學校作業,還要練習兩樣樂器,得好好分配時間… 對於練琴,但是她小時候也是那種待在琴房,很久沒聽見琴聲,都聽見她在演戲,自言自語… 我沒有太多介入,只是當她演戲太久,會進去問候她「小朋友,妳在演什麼呢?」她就會回神回到練琴裏。不過,越大越是自動自發,非常主動積極,真的就來自真心喜愛! 所以,培養真正內心與音樂的連結,才是重點啊!

音樂就是分享、不是競爭、不是比較!我很開心我的學生們都愛上課,也因著一次次的挑戰(表演、檢定、比賽)而越來越喜歡越來越主動,但願孩子們都學到真心愛音樂,唯有因此音樂才可能成為一輩子的朋友!




(延伸閱讀:

「我愛音樂,但我更愛你」為什麼沒有教悠悠彈鋼琴:https://veronicayen.com/2022/12/loveyoumorethanmusic.html?m=1


我不是你的練琴褓母,是你的忠實粉絲:https://veronicayen.com/2022/12/beherfans.html?m=1

分享你的喜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