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接受台灣古典音樂網的專訪,
其中有個問題是關於專輯的錄音:
Q您喜歡錄音還是演奏?
維:演奏跟錄音很不同,錄音有一部份不是我很喜歡,就是錄音要求每一個音都一定要正確,如果你要作成一張CD的話是不能有任何錯誤的,但演奏的話比較在意臨場感,你沒有辦法再回去改正錯誤,你比較會專注在你音樂上的表達,但是錄音除了音樂上的表達還要很專注在不能彈錯這件事情上,很多時後是要一直重複彈奏的,一直重複也會流失掉你原先詮釋的初衷,真的跟演奏很不一樣。
為了製作專輯
我在音樂廳裡一次又一次的錄音
算不清錄了幾回 反正就是要錄到滿意!
之後更是不記得花了多少時間與我的超級錄音師Micky一同聽帶子一同剪接…
我在這過程中, 實在是驚豔於錄音工程的神奇
什麼音樂技巧上的問題 通通都可以補!
但唯獨:情感上的處理不滿意, 就只能重彈, 再錄一次!
許多錄音設備一同架在台上
為此我感到十分慶幸!!
在這科技發達的時代, 電腦不斷的取代著人們可做得東西,
電腦也會演奏, 真是神奇!
記得我在編曲時使用著一個音樂軟體叫Sibelius,
每編完一段我就會按下'播放', 聽聽編出來的聲音
電腦不須練習, 而且絕對精準
還可以讓人設定速度快慢, 大小聲, 漸強漸弱…
真是太厲害啦!
還有個最神奇的功能 ~ 彈性速度:
連演奏家最自然真情流露的音樂彈性 自然收放都能設定耶!
不過每次按下play聽那聲音, 我就會從心裡笑起來:
那電腦設定出的'彈性速度'還是有其規則, 真的不自然不彈性…
不斷進步的科技不斷的取代人類
再難的技術, 電腦都可以做得又快又好,
但是我很慶幸, 情感是無法複製的!
那來自演奏家最自然流露的彈性速度, 溶在音樂中的情感,
是舞台上的靈光乍現,
那也是音樂家之所以能不同, 並且發光的真正原因~
ps古典音樂網為我做得專訪下週將刊出來, 再放上來與大家分享喔 ~ !